关于共享单车的故事已鲜少有人在意了。而作为普通上班族的我,共享单车依然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连结之一。
我大概算是个资深的共享单车用户了:从最初的小黄车OFO和橙车摩拜,到现在的仅剩的三巨头——美团单车、哈啰单车和青桔单车;这么7年来,几乎每个工作日,共享单车连结起我在广州的社畜之路。
我最初使用的是小黄车OFO,当时支付的是199元的全押金。OFO还没有暴雷的时候,摩拜单车又出来了,那时住得离地铁近,附近很多摩拜单车;我当时觉得同样是199的押金,那就保留一个、于是把OFO的押金退了。幸亏这个操作,才不至于后来踩雷。
慢慢的,几个共享单车竞争,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就演变成了不需要押金操作。我又赶紧把摩拜单车的押金也退了。作为资深共享单车用户,我还不至于在押金一事上被困。
共享单车一度是个很热门的新事物,各个运营商都在竞争。我记忆里面,在广州的街头,很多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,有些我现在都不记得起名字了。几轮混战下来,就变成了现在的三色巨头:黄(美团)、蓝(哈啰)、青(青桔),各自背靠着大资本活了下来,其他的颜色甚少看见。
骑了这么几年共享单车,现在的我对共享单车的吐槽,大概可以装满几箩筐。比如,想骑的时候车不好找、好不容易找到了车居然是坏的、骑车5分钟找还车的地方半小时、找好了停车点又一直还不了车……
从前,我还买的起年卡、季卡,后来价格涨了一轮又一轮,我只能到处找券买月卡了。再后来,又涨价,我已经买不起月卡了——因为每天早上找车都全凭运气,在路上寻找共享单车像开盲盒一样,可能小黄、小蓝、小青,换言之要同时买3个品牌的月卡才能尽可能在早上骑上车。而各运营商的月卡之贵,于我通勤而言根本不划算。我不得不退求其次,就是每天看到什么车就骑什么车,然后单次支付。
而现在,我发现,我已经骑不起共享单车了。现在运营商的计费已经变成了1.5元/15分钟,是的,不是半小时,而是15分钟。通常,用共享单车接驳的距离都在1-2公里,于很多人而言,相当于10-15分钟左右的骑车时间。而女性大概骑车骑得缓慢一些、或者路上买个早餐、或者多等了个红绿灯,时间就容易超过15分钟。一旦超过15分钟,2.5元就变成了标准支出了。
在广州,如果善用BRT,20来公里的公交车费也不过是2元而已,通常地铁和公交车每月满16次后还能打折。我越来越发现骑共享单车的昂贵。即使我每天刻意控制每次骑车时间在15分钟内,但我每年在此的花销也快1000元。如果再把时间拉长,大几千的费用大概可以够我买几台还不错的自有自行车,甚至不错的电动单车也能买了。